导语:高特佳的发展很像人生修炼的过程,经历了时代的历练,摒弃纷繁复杂的诱惑,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放弃的过程也是成就的过程,最终形成聚焦医疗健康领域股权投资,走向专注专业。
2019年7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面向全球首发“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数”,高特佳投资入选首批成分资本名单,引领生物医药产业投资风向;高特佳投资企业迈瑞医疗、复宏汉霖、圣湘生物、联影医疗入选首批成分企业。
2001年高特佳投资集团在深圳成立 ,专注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以战略性股权投资为主导,投资覆盖并购、PE、VC、天使等全阶段,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医疗投资团队,资产管理规模超200亿元,医疗健康产业基金24支,先后投资140余家企业,其中医疗健康企业70余家,并推动了15家企业成功上市。
纵观高特佳投资的企业,不难发现他们的投资风格,“大比例、长周期、高参与、全阶段”。
本次专访我们有幸请到了高特佳投资业务合伙人缪羽佳女士,外向型的缪羽佳爱说爱笑,但是谈到投资,又能见识到她性格中冷静,缜密的一面;不难想像她工作中高效、雷厉风行的形像。作为投资人,她的眼光独到、严谨细致;作为合作伙伴,她乐于倾注心血,积极参与投后管理。
对话缪羽佳
智森君:您曾经是一名外科医生,为什么会转型做投资呢?
缪羽佳:医学和金融是我高中时期期待从事的两个行业。希波格拉底誓言作为每个医学生的引导,对于“救死扶伤”有情怀存在。由于我性格中的喜爱挑战因素,总希望能做的更好,做的更多。医生是一份职业,最终会聚焦在一个专科,为一个科室的病种不断精进;而投资则是可以覆盖更广阔且更前沿,涉及更多医学领域创新发展。正好6年前有幸能够获得跟着金融投资界的大佬学习的机会,理想与现实重叠,故而顺势转型。
智森君:选择高特佳之后有哪些新的挑战?
缪羽佳:高特佳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一批私募股权的投资机构。过往公司的投资阶段以PE和并购为主,对于拟投企业的财务情况会非常关注,初加入时对我本人而言最大的挑战就在于财务知识的缺乏,刚开始时连基本的财务报表都很难读懂。其次就是对于私募股权的基金发起设立、募集、项目投资、投后管理、退出路径和方案的设立等等,对于仅仅有专业背景和管理岗位经验的我来说只是在书本里见过,完全没有实战经验。
但这对于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学习的动力。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投资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新的挑战也是工作中很有意思的一面。日新月异的医疗大健康,新的行业变化和发展,创新药、CAR-T,TCR-T,TIL, AI的医疗领域应用,每一天都有新的知识库需要补充更新,可以说是这个行业壁垒高的原因,也是极其有魅力的地方。
智森君:高特佳投资十几年来一直专注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也拥有国内最大的专业医疗投资团队,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取得的成绩吗?
缪羽佳:高特佳是国内最早开始聚焦于医疗大健康行业的企业,控股博雅生物(300294),也是目前国内规模体量最大的专注于医疗健康行业投资的私募股权机构。
高特佳是国内最早自建研究部门,也是深圳的博士后站点,通过研究部门的细分领域进行行业地图梳理,再由投资团队深入分析,通过横向广度对比和纵向的深入剖析挖掘,研究部门和投资团队共同从不同维度对项目进行考察,年产研报250+篇,对公司的投资方向,战略布局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前高特佳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00亿元,投资了70余家医疗大健康行业企业,助推10余家企业完成了IPO。与多地政府引导联合设立产业基金、与多家上市公司合作,打造医疗大健康生态圈。
智森君:高特佳投资取得优异成绩的内核驱动力是什么?
缪羽佳:高参与度,配合企业进行产业梳理战略,全阶段布局,长周期参与,跟随优秀企业成长,是我们不断发展的内核驱动力。
分析高特佳所投的企业会发现高特佳投资时大多为大比例持股,这是我们集团多年来坚定不移的理念,我们更倾向于做企业的战略股东,通过与企业的强绑定,为投资企业做服务,围绕被投企业的需求开展投后管理工作,多方位协助企业效能提升,如品牌、市场、销售渠道等等。
近几年来,高特佳也开始尝试早期项目投资,关注医疗新兴技术企业的发展创新能力,多轮次的参与企业投融资,伴随优秀企业成长。
智森君:大健康的范围非常广泛,高特佳的投资集中在哪些领域?
缪羽佳:大健康行业的细分子行业较多,高特佳内部成立了医药、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三个主要项目开发组,根据地域、细分子行业设立相应的项目开发小组,如疫苗、抗体药、医疗健康险等。
每个大组会根据公司的战略布局对应进行细分子行业的逐一梳理,偏重医疗属性、能够实际解决病情或为医院解决实际问题、未来有望超越行业平均增速发展领域的企业。
比如制药方面关注创新药、单抗药、细胞免疫、基因治疗以及与我们公司息息相关的血液制品行业;器械类重点关注IVD行业和大中型设备行业;医疗服务的眼科、康复、CRO\CMO\CDMO等,以及商业健康险,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智森君:高特佳的投资覆盖并购、PE、VC、天使等全阶段,我们选项目的标准是什么?
缪羽佳:首先项目需符合我们集团的战略布局,其次对于项目团队的背景、技术实力,管理绩效等均会进行考察,我们关注项目提供数据的真实性,以及项目所在行业的市场空间、发展潜力,综合评判项目是否能够与其估值匹配。
对于项目选择的标准难以一概而论,每个细分子行业的市场空间、行业增速、市场支付意愿均不同。对于项目本身而言,技术实力过硬,产品有一定壁垒,是否是第一梯队的企业,成长的价值空间,包括前期融资的投资方和融资估值,都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智森君: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案列?
缪羽佳:印象深刻的案列有两个,一个是迈瑞医疗,我们公司在2003年就投资过迈瑞医疗,2016年再次投资是在它的估值达到560亿时,跟国外进行对比就知道,国内医疗器械整个行业的发展还处于早期,未来一定会形成核心竞争力很强的综合性医疗器械公司。我们坚定的对项目前景看好,抓住每一次机会。
另一个是博雅生物,我们早年就看准血制品行业的独特地位,坚定持有并助推上市,是国内第一例私募股权投资控股上市公司的经典案例,至今高特佳还是博雅生物第一大股东。
智森君:科创板放宽了医药行业企业上市条件,高特佳目前有没有标的在冲科创板?
缪羽佳:有已提报科创板的企业。热景生物已于7月30日过会,热景生物是致力于新型体外诊断技术平台与创新产品融合发展的高新生物技术企业,公司定位为免疫产品的全场景应用,聚焦医学体外诊断和公共安全领域检测,产品涵盖上转发光POCT、化学发光、先进肝炎肝癌诊断及防癌体检等系列产品。
智森君:在当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作为投资从业者,您有哪些建议?
缪羽佳:医疗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不仅是对行业技术认知的高壁垒,同时也意味着项目能够实际解决医疗问题的痛点能否得到市场验证。
对于项目方而言,在资本市场趋于谨慎的情况下,企业自我造血能力应该得到重视。之前在资本助推下的扩张步伐更需要基于存量已经做到很扎实的情况下;在研的产品线里有比较靠谱的,对于估值,回归理性会相对容易融资。
对投资人而言,既要关注项目的实际价值,也要关注退出方案。不论是港股还是科创版,主板还是创业板,二级市场的泡沫逐渐消退,基金募集愈发困难。而项目估值高的企业,对于DPI的考核应成为所有投资人都应该关注的重点,而不再仅仅是账面浮盈的MOC,毕竟投资机构也需要活着。
扫码关注公众号,更多资讯早知道!